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国际
90后斫琴师徐亚冲逐梦乐章:把兰考桐木制成影响世界的中国古琴
2023-09-09 07:30:57 | 作者: | 来源: 解放军报

  “我并没想过要挣多少钱,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把琴,让兰考桐木制作出的民族乐器,像钢琴一样具有世界影响力。”

  没想到,这么朴实有力量的话居然出自一名刚刚年满30岁的年轻人。

  这名年轻人,名叫徐亚冲,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人,如今的他已是一名成熟的古琴斫琴师,经手制作的琴,最贵的卖到过18万元。他还是兰考县政协委员、县古琴学会副会长,曾经作为民族乐器非遗古琴现场展示的演奏代表,参加了国新办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活动。

  古琴,这个不少年轻人感觉有些“遥远”的物件,却是徐亚冲改写人生的关键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一首用古琴弹奏的《太古遗音》,像一道光,穿透了徐亚冲迷惘的生活。然而,在被古琴声音震撼之余,他心中也升起一个疑问——自己从小到大在村里见惯了的古琴怎么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

  原来,上个世纪60年代,为防治风沙灾害,时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了大量泡桐。泡桐也因不易变形、透气透音性好被认定为制作古筝、琵琶、阮等乐器音板的绝佳材料。但是,父辈们制作古琴仅仅满足于“做完能出声就行”,全村几乎没有人会弹奏。

  不懂音律,也就谈不上从音色上辨别古琴品质的好坏。或许是因为从小就看着邻里街坊制作古琴,把琴做好的执念在徐亚冲心里生了根。

  2010年,年仅17岁的徐亚冲不满足于在村里学到的制作古琴的方法,前往扬州开始系统学习弹琴和制琴。3年的艰苦学艺,徐亚冲凭借着不放弃的韧劲和对做好古琴的执着,从“小白”成长为“行家”。同时,在调音工序中“拘小节、抠细节”的态度,也让日后的他练就了“拍板听声”就能判别哪个木料做出的琴品质好的技能。

  2017年,徐亚冲正式创建了墨武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以中高端级别的古琴生产为主。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只有十几人,但自成立以来,古琴销售量已近4000张,仅今年上半年,就销售古琴500多张。

  “琴做得再好,如果没有人懂得欣赏它的美,它依旧是一块木头,不是艺术,没有价值。”2019年,徐亚冲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并在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清华大学创新工作坊公益教育项目商业模式创新大赛中,荣获了二等奖。近两年的学习里,一个问题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我能为古琴文化的传承做些什么?

  回到兰考,徐亚冲和哥哥徐冰在制作古琴的同时,也开始通过网络直播和开办线下培训班的方式教别人弹琴。此外,徐亚冲还会带着古琴走进兰考的中小学,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古琴,了解它蕴含的文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徐亚冲弘扬推广古琴文化的“不忘”,在遥远的英国得到了“回响”。年近花甲的古钢琴演奏家多米尼克,在偶然听到古琴的声音后,对古琴产生了极大兴趣。为求得一把好琴,他四处打听,最终找到了徐亚冲。以琴为媒的情谊在两人之间开出了花。从古琴制作,到琴弦保养,再到对音律的理解……徐亚冲和多米尼克都希望古琴那拨动心弦的声音能够被世界人民听到。多米尼克会在自己的网站和短视频平台介绍中国的古琴文化。截至目前,在多米尼克的帮助下,徐亚冲制作的古琴已经销往比利时、挪威、德国、越南等十几个国家。

  把兰考泡桐制作成的民族乐器,转变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才能让兰考的民族乐器走得更远。“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悠扬的琴声回荡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对我来说,这是人生梦想,也是努力的目标。”徐亚冲说。□解放军报记者程安琪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邮箱地址:xyxxfc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