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科技
丰收成色足 种地更智慧:漯河市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综述
2022-09-22 08:24:46 | 作者: | 来源: 本网综合 | 我要分享

   丰收成色足 种地更智慧:漯河市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综述

  □卢松王涛

  玉米熟了,籽粒饱满;辣椒红了,娇艳欲滴;瓜果飘香,压弯枝头……金秋时节的沙澧大地,处处可见色彩斑斓的丰收图景。

  “庆丰收、迎盛会”,9月23日,农历秋分,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河南省的主会场,漯河市临颍县的“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格外引人关注。丰收节广场、花世界温室、食品文化体验馆……一个个惊艳亮相的展区,传递着农民朋友丰收的喜悦,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质。

  丰收成色足——种地更“智慧”

  9月15日,在第五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上,临颍辣椒“火”出了圈,不仅“5G+智慧辣椒种植”受到了各方关注,更是荣获了“中国数字辣椒之都”称号。

  在临颍智慧辣椒种植基地,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将田野装扮得红红火火。“又是一个丰收年!”80后的河南益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偌飞笑言,“经测算,今年辣椒亩产在320公斤左右,增产20%。”

  遭遇旱情仍能“逆势”增产,得益于智慧农田的精心“呵护”。5G网络将多功能气象站、水肥一体机及近地遥感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实现辣椒管理和收获自动化。王偌飞介绍,5G“麦椒套种”可做到1人管理500亩辣椒地,每亩地在水、肥、药成本上能节省500元以上。

  新一代农人“耳聪目明”的背后,是漯河市智慧农业建设的成效。在全省率先实施高标准农田设施网格化管理,形成全程可视的农田设施长效管护模式;建成市级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2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物联网监测系统,农技推广区域站物联网项目入选2021数字乡村论坛(中国·郑州)数字乡村优秀案例;全市已有200多家涉农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农村电商供应链……

  从“汗滴禾下土”到“5G智慧种管收”,漯河利用数字引擎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稳稳挑起了现代农业“金扁担”。漯河市被确定为省级数字乡村整市推进地区,临颍县被确定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

  丰收底气硬——“高标”见高效

  九月的沙澧沃野,成方连片的良田奏响丰收的乐章。漯河市郾城区西大坡的示范方和临颍县示范方连在一起,形成了30万亩的“一块田”,成为漯河稳产增收的“大粮仓”。

  “虽然去年洪涝导致小麦晚播、今年遭遇干旱,但由于灌溉设施完善且智能化程度高,今年小麦亩产达到了1300斤。”郾城区种植大户赵哲峰介绍,旱能浇、涝能排,示范方内的“望天收”早已变成“高产田”。

  保障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关键。漯河市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开展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漯河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1.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

  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硬件”基础,科技创新则为粮食丰收集聚了“软实力”。

  在省农科院、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舞阳县新红农民种植合作社使用玉米新品种,采用管理新技术,玉米不仅稳定增产,还实现了籽粒机械收获。“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齐上阵’,让种粮变得越来越容易,丰收越来越有保障。”合作社种植户汪新红举着黄澄澄的玉米棒高兴地说。

  17个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3座国家级自动气象站、35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漯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以上,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至2021年,漯河粮食单产稳定在450公斤以上,连年位居全省前三。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漯河高标准农田标准高、质量好、见效快,筑牢了粮食安全“压舱石”,也让农民种地更有底气。

  丰收效益高——“三链”促融合

  面粉、麦芯饺子粉、低筋蛋糕粉……在河南省雪健实业有限公司面粉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从田间地头收储的优质小麦,经过一道道现代化工序加工,成了一袋袋优质小麦粉产品。

  “我们牵头组建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基本实现育种、种植、收储、面粉生产、食品加工‘五级订单’全覆盖,既保证粮食产量、面粉质量,又促进企业和农户节本增收。”河南省雪健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漯河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覆盖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包括138家龙头企业、237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年产值突破900亿元,户均增收超3000元。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漯河通过“三链同构”促进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延伸产业链造集群。双汇以畜禽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核心,向上游发展饲料业和养猪业、养鸡业,向下游发展包装材料、调味料、冷链物流、连锁商业、国际贸易等,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完善的产业群。以双汇为链主的河南省肉品全产业链成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目前,漯河市食品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产业链上汇聚相关企业超7000家。

  提升价值链走高端。利用“中国食品名城”“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的金字招牌,漯河食品产业在创新驱动下,正进军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目前,漯河的国家级、省级食品类研发平台达84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300个以上。高标准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构建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供应链保供给。中国(漯河)食博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漯河电商产业园接受来自全球的食品订单,双汇物流等冷链物流把漯河食品运到消费者餐桌……漯河构建多渠道的食品产业供给业态,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

  如今,漯河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全食品产业链条,成为河南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的重要支撑。“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丰收画卷美——乡村换新颜

  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临颍县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内,河南尚焙食品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赶订单。在这里上班的郭晓静是附近村民,她高兴地说:“家门口就业,月工资4000多元,既能顾家又能挣钱。”

  集体经济活力足,乡村振兴步伐稳。临颍县高质量建设5个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带动全县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累计吸纳周边1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平时用工,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优先。”临颍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俊伟表示,“老乡们脱贫后,更要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

  临颍县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区实现集体、群众“双收益”,只是漯河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种路径。近年来,漯河市强化党建引领,坚持统筹布局,加强政策、资源、资金扶持力度,探索实施了飞地经济、龙头带动、靠大联大等10种发展模式,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目前,全市1269个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有收入,1178个村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兴旺了,也带动了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漯河市源汇区宋庄村村中间两个大坑填平,变成休闲广场;废弃的石磙、磨盘重新利用,成为乡愁园的展品;新修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村庄颜值提升。“过去羡慕城市的环境,现在村里比城市还美!”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肖科自豪地说。

  近年来,漯河市以“开展六清、治理六乱”为重点,高规格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描绘了一幅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景,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地市”称号。

  庆丰收同心共富,迎盛会齐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漯河在“稳粮、增收、建链”模式的支撑下,正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