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资讯
嘉善乡村振兴见成效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8元
2019-09-18 11:05:51 | 作者: | 来源: 浙江新闻 | 我要分享

08f790529822720e3c1339dbd7b07f43f31fabb7.jpg

9月18日,《浙江日报》专版刊发《乡村振兴的“嘉善路径”》一文,全文如下:

百里郊原似掌平, 竹枝唱出尽吴声。嘉善,一颗镶嵌在浙北大地间的水乡明珠,用“六田一水三分地”演绎出江南最原始的乡村风貌。

在这里,农民很幸福。去年村均集体经常性收入达25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54元,城乡收入比仅1.69∶1,为全国最低。

在这里,产业很兴旺。金色的稻田,白色的蘑菇,绿色的果蔬,蓝色的淡水养殖,彩色的花卉,勾勒出一条“五色产业带”,集聚起“中国黄桃之乡”“中国甜瓜之乡”“中国雪菜之乡”等一大批农业特色镇。

在这里,农村很美丽。创建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声号令,全域加速。作为全国首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近年来,嘉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农田集中流转整治、全域土地整治、农房改造集聚,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嘉善路径”。

7acb0a46f21fbe09b0a5b824cc1b79368644ad8c.jpg

农房集聚——姚庄镇桃源新邨

念好“土地经” 腾出美丽发展新空间

田是农民的“命根子”。嘉善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加速,工业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压缩着农业农村的发展空间。土地资源不足、用地空间有限,逐渐成为制约广袤乡村发展不可忽视的“短板”。实现乡村振兴,如何缓解资源要素保障难题?

面对难题,嘉善勇于“破题”找答案,一连串的创新尝试来得又快又准。出台《关于印发嘉善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施方案(2017-2018年)》《嘉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农村土地高品质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意见》,加大土地流转及主体培育的扶持力度,制定土地流转相关考核办法,建立土地流转系统,开展土地流转财政资金奖补项目验收……一场关于土地的“革命”席卷水乡大地。

每年春节前后,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鲜切花种植大户柴金甫就要忙碌起来。在鲜切花的销售旺季,柴金甫每每站在种满天堂鸟、百合花的敞亮大棚里,就忍不住盘算起收成。“这几年里,我承包的土地翻了一番,收入提高了近10倍!”

2008年,柴金甫顶着压力在村里承包了200亩地。这些年,他在“三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每年投入几百万元建设现代农业设施,现在承包地也扩大到了400亩,规模能扩展得如此迅速,还得益于县里的土地流转政策。

“农民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纯靠种地累死累活一年挣不了多少钱。”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丁法强说,村里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民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大户或农业企业手中,发展规模经营现代农业,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的亩均效益和农业附加值。

截至今年5月末,嘉善县共有农村土地31.65万亩,已流转土地面积26.42万亩,流转率达到83.48%,其中委托流转面积21.64万亩,占比81.89%,整村全域流转的村有50个。

96dda144ad3459825cd98e42a18f44a8caef8414.jpg

土地整治

嘉善魏塘街道最东北角的网埭港村,曾经环境差、产业低散乱。这几年,该村借助土地流转的契机,将农民分散的土地成片流转,再高标准整治,建起“高大上”的连栋大棚。如今,产业园第一期330亩地吸引30多家上海、丽水等地的花卉种植基地进驻,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166万元租金收入。

网埭港村变美了,村里的发展空间也更大了。村里土地流转后每亩产出效益比过去增加了3至10倍,花卉产业园还为村里提供了200多个工作岗位。村民朱阿英流转了自家土地,又到产业园里打工种花,现在不仅每年能收租金,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工资收入。

盘活“土地账” 开辟农民致富新途径

如今,漫步在大云镇的云蝶路上,放眼望去都是标准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水泥浇筑的路面两侧,田垄整齐划一,禾苗葱郁,原本呆板的田埂则被树木和游步道取代,一派整洁的田间美景。

眼前的美景源自于一次勇敢的尝试。2017年3月,大云镇被省国土厅确定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缪家村和其余3村组成了3万余亩的大封闭项目区。缪家村当仁不让,率先“吃起了螃蟹”:大手笔拿出村部北面2500亩的土地,高标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500亩土地区域被划分为4个农业生产功能区,同时建立一个集农业观光、农业展览、农事体验和农产品品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心。

9213b07eca80653871b159f439a6d441ac34827b.jpg

美丽乡村——姚庄镇横港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嘉善县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2月初,嘉善出台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方案,全县9个镇(街道)全部启动全域土地整治工程,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加强耕地保护措施、提高有效节约集约水平、提升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农田整治、规范推进村庄整治、着力推进生态整治等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2017年,嘉善县干窑镇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嘉佑农业田园共同体项目,规划总面积超23000亩,核心区域涉及干窑的三个村。眼下,干窑镇长生、长丰两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嘉佑农业田园共同体共同发展,一亩亩标准田为实现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便利。而冲破传统的农耕枷锁的农民们,也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中收获了沉甸甸的财富。

49岁的郁光军过去是长丰村的种粮大户,自从村里落下农业大项目,他也转行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待遇好不好?他在心里暗暗算了一笔账:固定工资加上餐费补贴,一个月收入能有6300元,自家流转给村里的土地每亩能补贴1000元,再加上“五险”,自己一年的收入能有十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嘉善以全县域为整治范围,创新编制《嘉善县全域土地整治规划(2016-2035年)》。并提出整治单元概念,将全县划分为23个整治单元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基本地域单位。审时度势,立足实际。嘉善根据县域内各镇(街道)主体的自然禀赋,制定规划推进,着力打造样板区。截至目前,已有大云缪家村、惠民曙光村、姚庄武长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等9个项目列入了省级示范项目。

实现“安居梦” 开创人居安乐新生活

bf096b63f6246b607ac4317d4c836f49500fa276.jpg

嘉佑农业

每当天气晴好的傍晚,64岁的钟兴根便要去社区散步。嘉善县姚庄镇桃源新邨社区的中心广场上,广场舞的旋律准时响起,老伴跳舞,他就在一旁笑着看。这番光景,要是搁在十年前,钟兴根是想都不敢想的。自从举家搬进桃源新邨,曾经的老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开启了安居新生活。

与钟兴根一家有同样改变的,还有姚庄镇的4000多户农户。2008年,姚庄镇在嘉兴全市率先试点“两分两换”,聚焦“均衡性、一体化”,一以贯之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了一条从“两分两换”试点实践向农房改造集聚常态化推进的新路子,并摸索形成“群众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 的实践经验,被外界总结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样本——“姚庄模式”。姚庄的先进经验,迅速在嘉善全县铺开复制。

a8ec8a13632762d0e0e86b5206977dff533dc68e.jpg

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白桌席千人宴 相信相爱一家人》 俞永华 摄

2017年,嘉善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农房改造集聚“211”工程,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设公寓房200万平方米、安置刚需户1万户,实施土地整治1万亩。截至2019年8月,嘉善县累计集聚农户34968户,建设公寓房面积246万平方米,实施土地整治10740.6亩。

得益于农房改造集聚工作的有力推进,如今的嘉善,不光涌现出姚庄桃源新邨、干窑月半湾小区、大云缪家小区、罗星厍浜新区等一大批典型农村新社区,改善了大量农户居住条件,也盘活了当地农村土地资源,推进了当地土地节约集约化管理。目前,嘉善全县累计获得土地周转指标13647.71余亩,户均节地0.4亩,节余指标3500亩。有力保障了城市建设项目的空间用地需求。

日子过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拿钟兴根一家来说,2010年他们根据政策规定,用自家的老宅再加上11万元,到镇上“置换”了125平方米、90平方米和83平方米的3套公寓,正位于嘉善县最大的城乡一体化新社区——桃源新邨一期。新小区里,崭新的联排房拔地而起,绿树红花环绕其间,文卫设施功能完善。“以前的老屋,冬冷夏潮,下大雨时还漏水,自从搬了新屋,家里一下子敞亮了。” 钟兴根说,他和老伴住了一套,女儿住了一套,还有一套拿来出租,一个月能收1000元租金,日子过得分外滋润。

在嘉善,乡村振兴看得见,也摸得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正在嘉善变为现实。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