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财经
散文原创:竹沟,那一抹“红”
2021-07-10 11:56:18 | 作者: 贾世艺 | 来源: 农村经济网 | 我要分享

 竹沟,那一抹“红”

 
贾世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河南省南阳市农信办组织机关全体党员赴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经典、追寻红色记忆,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汲取奋进力量。
 
远远望去,“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光彩夺目,它是周总理亲笔题写的馆名。竹沟,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党组织,长征时期组建了豫鄂边省委;曾是桐柏山区根据地的中心、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驻地和新四军的“摇篮”,被称为“小延安”。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看到那陈列的一幅幅字画、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一把把枪支,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岁月,仿佛看到了那一抹抹鲜艳的红色。“此红只应天上有,落入凡尘耀中华。”那一抹抹红,红得绚丽,红得鲜活,红得耀眼;那一抹抹红,谱写了惊天动地的交响,在每一名中国人心中播种下一颗炽热的种子;那一抹抹红,是百年党史最厚重、最深沉的“底色”。
 
那一抹红,是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铸成的“徽章红”。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用镰刀收割希望,用锤头开拓前程,用刻入骨子里的理想信念照亮前进的方向。回首那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先后到竹沟战斗过。馆壁上悬挂的“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条幅见证了刘少奇的信念;条幅“一生为党留丹心,后世楷模照千秋”印证了朱理治的初心。在这些条幅的映衬下,胸前的党徽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声“我志愿”,许下共产党人“愿得此身长报国”的铮铮誓言。这一句铿锵的誓言,激励着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忘承诺、坚守初心;这一枚红色的徽章,警醒着每一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勇毅前行。
 
那一抹红,是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渲染的“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翻开竹沟的革命史册,英雄的赞歌在耳畔响起,似在如泣如诉那风起云涌的岁月,似在如赞如歌那漫山遍野的红。这红是新四军将士的鲜血染成的映山红;这红是“竹沟惨案”百余名烈士的生命开出的山花红!英雄虽已逝去,却留下了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一曲曲无畏的赞歌。他们直面生死,用坚毅守护夙愿,点燃了熊熊革命烈火;他们视死如归,用鲜血浇灌梦想,驱走了一切压迫与黑暗;他们向死而生,用坚不可摧的顽强斗志谱写了一首首悲壮激越的感人诗篇。英雄没有走远,英雄之气浩然长存!
 
那一抹红,是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斗志扛起的“战旗红”。追寻馆内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旧址以及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革命先烈工作过的办公室、会议室、住室等红色印记,望着那土灶台、煤油灯、木桌、土铺、棉布单......内心不禁涌起一阵阵热浪和酸楚。那草房,是那样的简陋,却孕育了革命的坚强领导力量;那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却播撒了革命的种子开花结果。回望历史,是共产党用血水、泪水、汗水、勇气、智慧、力量铸就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辉煌,带领亿万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当惊世界殊”的成绩,那一抹红是光荣的红;展望未来,我们要接过革命前辈手中的“战旗”,踏着先辈的足迹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那一抹红是传承的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依然有无数“雪山”“草地”要跨越,有无数“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铁心跟党走,高扬斗争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发扬“三牛”精神,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苦干实干,在艰苦的条件下担当作为,在具体的工作中倾力倾情,脚踏实地、务实进取,续写“红红”的时代荣光。我想对党说:第二个百年,有我、有你、有9500多万名党员。未来,看我们的!
 
通联: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南阳市办公室 贾世艺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