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消费
禹州手工粉条传统技艺 体验非遗唤起乡愁:张吉怀翻吊车小李游记
2020-05-19 10:58:15 | 作者: | 来源: | 我要分享

   作者:中铁上海工程局张吉怀高速铁路工地吊车司机小李


日前,笔者在禹州小住,闲暇之余体验了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粉条传统制作技艺。禹州粉条作为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根据民间传说和相关史料,粉条的发明人竟然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而在禹州禹粉文化博物馆里,最细的粉条竟然仅有1毫米,更让人坠落惊掉舌头有没有?

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纯红薯粉条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

禹州粉条历史久远,久负盛名,其制作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非遗是乡情记忆的承载,体现着生活美、生产美和文化美,禹州粉条如今不仅有着非遗的传承,更在探索传统文化旅游的新路径,唤起人们心中那一抹难忘的乡愁,吸引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技艺。

禹州粉条凝结的是乡愁,背负的是时光,流淌的是乡思,不息的是乡情,不变的更是匠心。

禹州粉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积累,已成为禹州的文化印记和文脉的延续,更是人们心中深深的乡情和浓浓的乡愁。

也许正是这植根于心的乡土情怀和那一抹乡愁,让一代又一代的粉条匠人们承接起非遗传承之棒,延续民间千年文脉。

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