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行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2021-01-07 09:38:44 | 作者: 张宏斌 |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 我要分享

以“农头工尾”为例,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种得好,更要销得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农业初加工加快推进,新增1.4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初加工能力700万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万亿元。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从会议的要求来看,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强调“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及“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以及“十四五”规划要求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和内在的关联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2020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消息指出,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010万。

  可以说,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的根本点。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当地的资源禀赋及文化特色,而且,必须尊重常识和规律,这其中,既有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有市场的基本常识和规则。乡村产业必然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这就存在着整个产业链条上主体之间的价值互通,也就更需要在立足当地的前提下,构建更为高效的乡村产业链条。

  农业农村部网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274个,推介9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乡)和136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已培育34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响了一批特色品牌,培育推介2100个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支持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万家、农民合作社35万个、家庭农场12.14万个。各地发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品,乡村特色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同时,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恢复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休闲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上半年客流量和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下滑,下半年已恢复到常年水平。截至2020年底,“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1216个,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000条。乡村休闲旅游业吸纳就业增收能力显著提升,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受益农户800多万户。

  此外,乡村产业融合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9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7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近1.2万家,过100亿元的达到77家。融合业态丰富,形成“农业+”态势,催生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定制、体验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融合载体增多,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支持各省(区、市)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建设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18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90亿元,建设811个农业产业强镇。此外,还引导各地建设1600多个农产品加工园。

  如果说“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是发展乡村产业的根本点,那么,“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就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做到“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显而易见,要想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拓宽增收渠道是基础。

  早于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该文件从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六个方面提出发展乡村产业。具体内容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乡村手工业、“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休闲旅游、信息进村入户、乡村企业、返乡创业园等都列入政策鼓励和支持的范围。

  以“农头工尾”为例,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种得好,更要销得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农业初加工加快推进,新增1.4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初加工能力700万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万亿元。综合利用不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高值利用、梯次利用,形成企业内循环、园区内循环和区域内循环等多种模式。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基础,进一步赋予农民增收能力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赋能,就要营造农村创业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来自农业农村部的信息显示,农村创业创新持续推进。今年返乡留乡农民工增多,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创新。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1010万、比上年增加160多万,首次超过1000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此外,“田秀才”“土专家”等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50万。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促进了直播直销等业态快速发展。创业创新领域由最初的种养业向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商等转变。

  同时,知识与能力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的质量。主体发源于农民特别是高素质农民。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提升经营者素质能力,才能为主体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农业从业者,面向未来后继者,全面规划了普及培训、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梯次提升主体经营者素质的框架和路径。

  在连续六届“全国十佳农民”中,专科以上学历层次的占61.7%。据统计,美国家庭农场主90%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法国农民一般具有高中或大专文化,日韩农民普遍高中毕业。这说明,农业从业者的底色决定了农业效益的成色。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营者素质的竞争。

  由此可见,全方位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格局势在必行,《规划》重点突出三大群体分类开展人才培养,即聚焦重点人群,加大主体带头人培训力度;聚焦青年接班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兼顾小农户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